为什么说中行不应该向客户追缴欠款?段子手神奇!或许真的为穿仓者找到救命稻草?

首页 / 精品文章

(发布时间:2020-05-14)

(活动详情见文末“阅读原文”)广告

4月21日,由于WTI原油5月期货合约出现历史负值的结算价-37.63美元/桶,参与中行原油宝项目的投资人遭遇了亏光本金并倒欠银行钱的百年奇闻!

由于涉及资金倒欠、金额过大且此前传闻可能纳入征信,目前此事仍在继续发酵。本文将梳理最新进展。

01

中行或暂不会对投资者追缴欠款或纳入征信

尽管中行官方未正式回应最终处理方案,但多家媒体已陆续报出相关消息。据每经记者报道,4月26日晚间有来自东营的原油宝投资人接到中行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在电话中表示:总行方面已经决定暂不要求追缴保证金欠款,且欠款暂时不纳入征信中。虽然这一说法较之前已有所缓和,但该工作人员同时表示,最后的处理结果还是要等总行来确定。

中国证券网报道:据知情人士26日透露,目前,中行尚未对“原油宝”做多投资者追缴欠款或将其纳入征信,暂且也不会追缴欠款。另新浪报道称,有中行员工致电投资者表示,总行决定暂时不追缴原油宝保证金欠款,同时暂时不纳入征信。并且该员工表示,强平问题官方已有答复,最终处理结果还需等总行确定,此外还询问投资者“到20%强平价格能否接受”。

自中行原油宝“穿仓”事件以来,无数原油宝的投资人熬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但随着中行对事情的不断向好推进,很多雪球投资者也表示愿意相信中行一定会有大行的担当!并会继续看好中国银行业。

02

中行三度回应原油宝风波

4月24日晚间,中行再次回应原油宝风波。相比此前发布的公告,中行此次的措辞和态度让原油宝投资人感到事态的转机。

中行表示,针对“原油宝”产品挂钩WTI 5月合约负结算价格事宜,中行持续与市场相关机构沟通,就4月20日市场异常表现进行交涉。中行将继续全力以赴维护客户利益,未来进展情况将适时与客户保持沟通;将全面审视产品设计、风险管控环节和流程,在法律框架下承担应有责任,与客户同舟共济,尽最大努力维护客户合法利益。

而此前,中行已陆续发布两则公告:

4月20日,中国银行表示,经该行审慎确认,美国时间2020年4月20日,WTI原油5月期货合约CME官方结算价-37.63美元/桶为有效价格。根据客户与该行签署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市场个人产品协议》,该行原油宝产品的美国原油合约将参考CME官方结算价进行结算或移仓。

公告一发,原油宝投资人彻底炸锅,无数人面临着被银行追讨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的债务。

紧接着4月22日晚间,针对“原油宝”业务,中国银行再度发布公告:称为排除当日结算价为负值是由于交易所系统故障等非正常原因造成错价的情况,中行积极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及市场参与者联系求证,因此暂停挂钩美油合约的原油宝产品交易一天,未影响客户权益。

而投资者并不买账,投资人、期货专业人士、各路律师纷纷发声质疑,这也让原油宝这款金融产品的诸多问题彻底暴露出来。直到4月24日中行正式表示:将全面审视产品设计、风险管控环节和流程,在法律框架下承担应有责任,尽最大努力维护客户合法利益。

03

穿仓事件中行到底有没有责任?

原油宝穿仓事件一爆发,坊间神奇的段子手便活跃起来:原油宝的风险测评或要加上个本金全部损失并倒贴200%的选项!

目前来看,段子手的预言或成真了:这款产品的风险到底有多高?是否适合让普通投资者买入?

一、中行原油宝是否为无限风险产品?

目前,中行原油宝在国内开设挂钩WTI美国原油期货的虚拟交易盘已是定论:将在美国针对专业投资机构的大宗商品(1手合约1000桶原油),切割成适合业余散户韭菜的小宗商品(1手合约1桶原油),在国内中行作为原油宝做市商撮合多头和空头进行交易,在此过程中再将形成的净多头或者空头,中行和客户在境内做对赌仓位,然后再去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做反手交易进行风险对冲,原油宝是在美盘用期货对冲了虚拟盘风险敞口的产品。

这个产品运行过程中,投资者属于被动交易,无法选择买入及卖出时间点,个人账户中显示的盈亏变化也均是根据中行给出的报价。

这样的一个风险无上限的产品机制,为什么在此前投资人做风险适配的时候没有暴露?

在此次的原油宝穿仓事件中,在买入原油宝产品之前投资者均需要做个人客户风险评级测试,多位投资者风险等级测试结果为R3级平衡型投资人或R4级别成长型投资人,且在测试中选择了最高可以承担不超50%的本金亏损风险。

而一般来说,我们将银行理财产品按风险有低到高,划分为五个级别:R1(谨慎型)、R2(稳健型)、R3(平衡型)、R4(进取型)、R5(激进型)。

1、R1、R2级又称之为中、低风险理财:基本可保证本金的安全,投资风险可控、收益也很有保障。如货币基金、定期理财、保险理财、债券产品等。

2、R3级理财产品,已经迈入中等风险的行列:发行机构(银行)将既不保证本金偿付,更无法确保收益的稳定。其资金,大部分会投向于低风险的标的(国债、同业存款等);而将一小部分(不超过30%)投资于高风险、高回报的标的当中(股票、外汇、黄金等)。

3、R4、R5,这两个等级的理财产品,常常会直接投资于股票、黄金、外汇等高风险的产品,风险比较大,亏损的可能性较高。

而据球友@饕餮海总结的媒体报道:原油宝这款不仅赔掉本金更是还得给银行倒贴钱的产品,竟银行评为R3级产品!

另据中国基金报,有律师已直接指出了“这完全不符合关于投资者适当性的规定”,中行最大的错误在于“风险匹配不适当,风险揭示不到位”。

但为什么原油宝这款产品在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中此前丝毫没提到无限风险四个字呢?

早在2011年1月5日,银监会公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其中,第十四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的经营目标、资本实力、管理能力和衍生产品的风险特征,确定是否适合从事衍生产品交易及适合从事的衍生产品交易品种和规模。”

办法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交易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谨慎涉足自身不具备定价能力的衍生产品交易。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自主持有或向客户销售可能出现无限损失的裸卖空衍生产品,以及以衍生产品为基础资产或挂钩指标的再衍生产品。

所以此次中行穿仓事件责任到底该如何划分,我们也期待一个更明确的答案。

二、原油宝产品设计漏洞到底有多大?

在工行2013年设立纸原油概念时,当时行业对银行创设这一产品的操作模式有两种猜测:一种认为纸原油的价格随着原油期货合约的涨跌而浮动,银行会通过收取手续费来获得利润。另一种可能是,银行是作为做市商来进行交易。

而目前来看,中行两者都有涉及,并且产品设计中存在几处致命漏洞:

1)无杠杆名义下的高杠杆:在多家银行的纸原油产品中均重点指出100%保证金制度,不支持杠杆交易。但按照纸原油产品规则,假如价格跌到-30美元/桶时,在未强制平仓的情况下,CME的期货交易制度下只损失3万美元,但原油宝产品可以损失3000万美元。这原本只是个产品缺陷,但恰恰CME改了交易规则以后,就可能是要出现负价格这个情况。

美国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因21日到期结算价暴跌超300%至-37.63美元/桶,创下历史首次负值纪录,原油宝也成为了千倍杠杆的产品。

2)无法自主交割及结算时间错位风险

有投资者质疑称,原油宝的结算规则不清晰。按照合约规则,合约结算日若客户仍有未平仓合约,中国银行将冻结客户的交易专户,按照中国银行的公布的原油宝产品合约结算价,办理结算,将采取当期合约结算价平仓该产品余额数量,释放冻结保证金。

对于原油宝投资者来说,整个买卖均属于被动交易,根本无法控制买入及卖出,处于一个风险不可控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将完全依赖中行原油宝的产品设计及整体风控。

但原油宝的产品设计是在最后结算日的22点后就停止交易,按照当天CME公布的结算价结算(按照北京时间凌晨2点28分至2点30分的均价计算当日结算价),这就等于夜盘刚刚开始就不让投资者交易了,但市场还在正常交易且要承担这部分风险。

3)移仓日放在合约到期日前一天

据中行官网显示,在每年1月份,中行公布当年原油宝产品各期次合约最后交易日。其中,美原油期货交割日大概率在每个月的20日左右,工行等其他银行等同类产品一般都会将移仓日定在每月15日前后,相当于提前一周移仓。

但为什么中行临近最后时刻才去移仓?有金融机构资深交易人士分析称,可能因为中行作为国有大银行,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原来交易对手可能比较多,认为最后时刻移仓交易对手应该容易找到。但是没想到极端情况下,大家都是单边市场、都是看空,并没人接手因此耽误了交易时机。

而当CME改了交易规则后,可能触发负价格极端情况后,这个隐患便暴露出来。

04

中行到底亏了多少钱?

还有个多方揣测但迟迟未解决的问题,就是中行在这次穿仓事件中到底亏损了多少?

据财新报道:中行“原油宝”客户共6万余户,多头头寸超过2.4万手(1手=1000桶),客户保证金42亿全部损失,倒欠中行58亿。不过另一种说法是,此前有网友传言:中行表示多头持仓客户共计3621户,根据-37.63美元/桶的价格进行结算的话,共计亏损合计5.8亿元。

但具体亏损金额以及上文媒体所报是否真的不需追缴欠款,仍需等待中行官方披露。

欢迎留言探讨,点击文末“在看”,鼓励一下吧。

本微信公号所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涉及任何商业合作。风险提示:外汇差价合约(OTC场外交易)是杠杆产品,存在较高的风险,可能会导致亏损您的投资本金,请理性投资。

聊外汇,聊交易

添加小编个人微信(forextop66)

以下市场推广内容与本图文无关

------------------------

高监管、低点差

HYCM

始于1977

最新资讯